根据《浙江大学物理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经物理学系招生委员会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通过材料初审的考生名单。现将通过本次材料初审进入复试名单公示如下: 报名号姓名YB2020079831王捷YB2020079936房飞云YB2020080026孙国防YB2020080354韦梅松YB2020080453赵振征YB2020080454汤登飞YB2020080528郑旭YB2020081211沈瑞昌YB2020082244陈玉炼YB2020082656张晓YB2020084257夏玉洁YB2020084688杜胜男YB2020085868张云 公示期为2020年3月16日-2020年3月25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申诉:phyzll@zju.edu.cn (0571-8795304)郑老师。复试和录取办法见《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实施细则》。复试考核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请届时关注物理学系官网。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2020年3月16日
本学期,我系共开设本科教学班146个、研究生教学班13个、覆盖学生6873人次。除本科生毕业论文按照学校安排自行通知以外,其余157个教学班均在“学在浙大”平台建课,在课程公告中公布了课程授课方式和钉钉群、微信群二维码。除36门实验课程、毕业论文外,其余123个教学班均按时保质开展了网上教学。第一,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靠前指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为了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专门召开系党政联席会议,成立工作组。2月14日,系领导班子组织召开春季学期教学视频会议,系主任王业伍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学校会议精神、明确了工作要求,系党委书记颜鹂会上鼓励教师抓住机会迭代教学方法,副系主任赵道木、王凯分别传达本科生、研究生网上授课安排和课程分组负责人情况。会上明确由分组负责人牵头成立课程组网上教学钉钉群,组织教学研究和安排工作。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事宜,全系教师纷纷为线上教学建言献策。与会教师们还共同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月23日,为进一步保障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工作质量,系成立网上教学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制定应急预案,就网上教学工作的必备动作和联系人信息向全系教师发送温馨提醒。为了顺利开展物理实验网上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创造条件,与第三方合作创建了仿真实验云桌面平台,由殷立明老师负责技术支持,协助师生完成仿真实验环境的配置,开设了42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满足了基础物理实验网上教学需要。第二,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骨干积极主动冲锋在前。根据学校要求,2月11日、13日分别召开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和普通物理负责人会议,网上教学培训技术骨干教师,确定专业课程组负责人。大学物理课程由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潘正权负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副主任厉位阳和陈红雨负责,普通物理课程由万歆负责。专业理论课程由李敬源负责,专业实验课程分别由袁辉球、郑毅、鲍德松、陈星和郑远负责。推荐李敬源、仇志勇、吕丽花、谢小平、郑远为物理学系技术骨干教师。针对物理学多数专业课程需要板书教学特点,由王凯和仇志勇负责成立板书专项工作组,讨论利用ipad、maxhub等工具进行板书教学问题,配合线上教学顺利开展。第三,课程助教和技术助教主动配合积极响应。本学期共安排课程助教72人、技术助教9人。2月21日召开全体助教会议,系教学口科室负责人马玉婷和郑丽玲分别就课程助教、技术助教和实验助教工作做了任务分解。课程助教负责协助老师开课、整理资料、批改作业、跟班上课,及时发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并协助解决问题。技术助教负责解决开课过程中、上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经过一周的课程测试和一周的正式上课,老师们已熟练掌握了网络直播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摸索了与同学们网上课堂互动的途径,得到了学生们的纷纷点赞。开学已经一周,虽然仍然在家,但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学业的压力。四天早课,每天七点半按时起床洗漱吃早饭,坐在书桌前等待老师开启直播。课程直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距离,有了一起调试直播,连麦面对面的新型教学方式。而且课后回顾复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看回播,非常好用。遗憾的是在家缺少了自习室的氛围,自习效率难免有所降低,还是要加强自律,自我监督。(不过身为物理系的同学,相信是不会错过每周丰厚的作业大礼包的。) ——物理学1702班 陈钢帆在家上网课一周以来,也收获了挺多不一样的大学感受。从线下变成线上,形式上更多样化了,学习生活也更丰富了。关键是现在在钉钉群里能很快联系上任课老师和助教咨询问题,答疑更高效了。但还是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能早日坐到教室里,和老师以及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讨论。 ——物理求是科学班 1801 黄泽蔚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大家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教学方式——线上授课。不少老师都表示网络直播教学也是他们从教多年来的第一次,这样的教学对于老师和同学无疑都是一次挑战。经过学习摸索和提前一周试播改进,老师学生都积极磨合适应。第一周的网络直播教学,总体是很成功的,教学效果较好,不得不再次赞叹老师们精心的准备,同学们的认真和保证本次教学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同学们也很优秀,及时和老师进行互动,有一节课,老师提问后评论页面没有滚动,没能看到最新评论里同学们的回答,同学们就在讨论让老师能看到的多种方法,这种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互动氛围真的有趣。希望在这次特殊的学习经历中,同学们可以学有所成,祝愿本次疫情早日结束,恢复正常。 ——物理学1803班 张诗宇为了达到和在学校学习差不多的效果,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在家的作息。大的屏幕放网课,小的屏幕放书本或者ppt,用平板或者笔记本记笔记。做好笔记可以有效的防止自己走神,尽量不要依赖回放,提高第一次看课程的效率。有作业的话及时完成,热身巩固。在家和在学校的学习态度不能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019级理论物理硕士 马家豪
2020年1月27日至2月7日,由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承办的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Peter the Great St. 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冬令营顺利结业(International Polytechnic Winter School)。本次交流由来自9个院系共32名同学参加,冬令营包括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启:齐聚一堂庆开幕 开幕式于1月27日在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科技城举办。国际事务副校长Dmitry ARSENIEV代表学校向冬令营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时指出,经过四年的发展,国际理工冬令营取得了重要成绩:举办初期只有30人参加,而2020年已经扩展到将近300人的规模。开幕式上还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学员Joseph JORGES,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对圣彼得堡和圣理工的印象以及对本次冬令营的期待。 学:各分科目显神通 此次冬令营课程选择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我校32名同学共参与了4门不同的课程: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空间科技、商业管理、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课程。“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课程在介绍完单粒子轨道描述、磁流体描述法、统计描述法与粒子模拟法等基本等离子体描述方法后,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加深了同学们对原理以及等离子体技术的理解,课程还阐述了能源危机现状以及可控核聚变前景,最后参观着力于新能源产业及资源再利用的西门子公司,也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从知识向应用转变的过程。“空间科技”课程由多位教授轮流授课。整个课程包含多个实验室参观、航天博物馆参观以及Matlab操作课程、卫星设计实践。在课程中,我们了解了航天技术,尤其是俄罗斯航天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卫星相关理论以及部分天体物理相关知识。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小组卫星设计展示,我校三位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与奥地利同学、印度同学协作完成。“商业管理”课程包括俄罗斯企业家精神、俄罗斯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三个模块。俄罗斯企业家精神让同学清晰自我定位,建立互补型创业团队。课上团队内部集思广益、团队之间交换想法,畅想未来商业发展。俄罗斯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部分则引导同学思考两个问题:顾客为什么选择我们?如何让顾客找到我们?从电商发展到市场营销手段、从案例分析到理论总结,由浅入深带领同学走进商业世界。最终,同学们和其他国家、学校的成员组队完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品销售计划展示,促进了文化交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课程的同学有着精彩纷呈的两周生活。除学习俄语、聆听历史与当代俄罗斯社会的讲座外,还有许多课外活动。城市远足将我们带入了夜色温柔的人间天堂,博物馆探险则将俄罗斯人深沉的历史与精神的厚重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 游:雪地冰刃享欢愉 各小组除了在校内参观学习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通过溜冰,我们体验了这项富有俄罗斯特色的体育活动,拉近了与外国友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参观Kunstkamera博物馆,我们了解了彼得大帝收集的医学范例以及俄罗斯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参观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Hermitage博物馆,我们观赏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叹为观止的艺术品,陶冶了身心。 终:依依分别叙离情2月7日,冬令营接近尾声,在IMOP教学楼里举行了闭幕式。来自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一百多名学生逐一上台领取结业证书,合影留念。最后,一张大合照,为这段短暂却又美好的学习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访学,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也领略了圣彼得堡这个文明古都的悠久文化与风土人情。为这里的异域风光所折服,也因学会几句基础地道的俄语表达而狂喜。此次交流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学生沟通合作的机会,感受异国学生灵活奇特的思维风格。知识与实践的碰撞,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必将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王浩华教授获2019年度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呼。获奖人王浩华教授介绍王浩华,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2006年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开发了多种超导器件的制备工艺,独立完成了多种量子芯片的线路设计、光刻模版制备和超净室样品制备过程,实现了利用复杂微波信号对芯片的量子调控。2010年底至今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职,组建超导量子器件实验室,致力于研发有可能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的底层物理器件,最近与合作者首次实现十超导比特纠缠。先后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和基金委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承担基金委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和Phys. Rev. Lett.共30余篇,总他引三千余次。
招聘启事 本单位拟公开招聘员工1名,派遣至物理学系继续教育中心从事培训工作,招聘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请将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以及其它证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关资料发至邮箱:wangdn@zju.edu.cn。经考核后择优录取、待遇面议,具体招聘岗位要求详见附件。考试形式:þ面试 □笔试报名截止日期:2020年1月12日联系人: 王老师咨询电话:87951328 杭州江南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2020年1月9日附件:招聘单位招聘岗位招聘人数岗位职责、招聘条件与要求浙江大学物理学系项目管理岗1 招聘条件:1、身体健康,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国际视 野;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及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及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有国外一流大学教育经历者优先;4、有2年以上培训项目运营经验者优先;5、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岗位职责:1、负责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客户维护,市场分析与项目研发; 2、协助班级组建,确保培训质量,并做好后续跟进、客户关系维护 及二次开发等工作。
各有关高校: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该项赛事旨在提高大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是一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本科生的大规模赛事。根据中国大学生物理术竞赛(CUPT)委员会2017年9月召开的会议决议,从2018年开始设立CUPT区域赛,各高校必须参加各自所在赛区的选拔赛,优胜队伍方可参加全国比赛。2018年1月22日,CUPT 华东赛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全体代表讨论通过了CUPT华东区竞赛实施细则。2019年5月19日CUPT华东赛区联合委员会与竞赛委员会会议讨论修订了实施细则,详见附件1-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实施细则(根据2019年5月19日会议修改).pdf。2020年CUPT华东地区赛定于2020年5月15-18日在杭州举行,由浙江省物理学会和浙江大学共同负责赛事举办。其中,15日报到及抽签仪式,16-17日正式比赛及开闭幕式,18日CUPT华东赛区研讨会及离会。欢迎华东区各高校师生参加比赛获观摩交流。现将2020年CUPT华东区竞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 赛事要求1. 每所参赛高校派一支代表队。每支队伍由5名参赛选手和1-2名领队组成,领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担任。每所学校须推荐3名教师担任裁判,竞赛委员会名单中的高校须推荐4名裁判。2. 受比赛规则限制,报名高校必须参赛,不得临时退出比赛。否则取消下一年度的参赛资格。3. 竞赛题目采用第33届IYPT试题(附件2-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题目.pdf)。4. 竞赛规则参照2019年3月修订的《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简介及比赛规则》(附件3-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简介及比赛规则-2019年3月修订.pdf),华东区竞赛具体实施办法和补充竞赛规则请参阅2019年5月新修订的《CUPT华东赛区竞赛实施细则》(附件1-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实施细则(根据2019年5月19日会议修改).pdf)。竞赛工作语言采用中文。二. 赛事安排1.报名:请拟参赛高校将第一轮报名回执(附件4-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华东赛区)报名回执.docx)于2020年1月15日前通过e-mail发给胡鹏升老师。如参赛学生未定,可只发联系人信息。2.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具体预定事宜详见第二轮通知。3.注册费将根据报名队伍数量及比赛经费筹措情况而定,详见第二轮通知。三.其他事项1.联系方式:胡鹏升、马玉婷E-mail:CUPTEC2020@163.com联系电话:879514812.组委会已建立了2020 CUPT华东赛区QQ群(群号:936148849),欢迎各参赛高校裁判、教练、领队和团队学生加入该群,也欢迎有意观摩的高校教师加入该群。各种赛事信息和资料等都会及时上传到群中共享,便于参赛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共享交流。 CUPT华东赛区组委会浙江省物理学会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11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第二十九届物理节开幕式暨理学大师论坛王恩哥院士报告会于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报告厅举行。原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恩哥教授为浙大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Water Interface: Insights from recent study》的学术报告。理学部主任、中科院院士罗民兴,物理学系主任王业伍、副系主任赵道木、副系主王凯,以及全场3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的学术盛宴,并见证了第二十九届物理节的开幕。报告会由物理学系党委副书记方磊主持。在报告正式开始前,理学部主任、中科院院士罗民兴教授简要介绍了王恩哥院士。王恩哥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bwin必赢教授,现担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和国际先进材料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在报告中,王院士首先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水。在简单介绍量子力学中原子核模型的发展历史,并强调全量子化概念之后,他指出虽然在大部分的研究当中,原子核通常被处理为经典模型,只有电子被波函数化,但是如果在研究一个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凝聚态系统过程中,采用氢核运动即全量子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最终表明全量子化的重要性,那么这个工作将显得十分精彩。如果能够表明水的全量子化性质起到重要的影响,而作为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又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那么这个研究角度和工作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何况,在当时有关水的许多性质仍存在疑点。因此,在现实与热情的驱动下,王院士一直追求着实现这精彩的工作,而这一做就是做了二十余年。王恩哥院士介绍了过去他们对水分子结构研究的主要工作历程。借助STM、qPlus等探测技术的发展,王院士的团队在实验中“看到”了水分子,虽然成像上是一个红太阳,但在当时是振奋人心的。显然这一成果只是初步的,这并不能解释水分子内部结构、水分子间氢键的取向等更细致的结构问题。面对这一巨大挑战,王院士团队在多年来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设计实验,他们发现了纯金属衬底对水分子结构掩盖的不足之处,因此他们另辟蹊径,在常用的金属衬底Au(111)上铺上了一层极薄的NaCl,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盐主要成分,希望能够减弱金属的杂化效应。并且为了让水分子通过费米面,王院士团队增强了针尖与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将水分子“提起”到费米面上。通过这些改进,王院士团队成功观察到了更精细的水分子结构。然后又是在理论与实验的不断改进之下,他们成功在5K温度条件下观察到了4个水分子氢键的取向。在此基础上,王院士团队研究了冰表面的水分子性质,他们发现了冰的表面存在一层熔化的水。但进一步的研究在开始就碰到了困难,他们根本不知道将冰的哪一个表面当做出发点。而在王院士团队精彩的工作基础上,他们的团队又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得到了一系列有关冰表面水分子的重要成果。在介绍过去对水分子内部结构和氢键取向的研究工作之后,王院士开始了他的另一段“故事”,将重心转移至全量子化后的对水部分分解问题的研究历程。王院士通过对不考虑核的量子效应时水分子中H、D替换产生的平均能量差异曲线,和考虑核的量子效应时的平均能量差异曲线的对比,说明了全量子化在此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外,王院士的另一项工作――多分子中质子的转化问题也说明了全量子化在实验中的显著作用效果。接下来,王院士特别说明了研究水的催化过程中核量子效应影响的重要性,他对水是否能过表面的催化作用自发分解这一问题十分感兴趣。恰好在那段时间,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水能够在Pt表面部分分解的文章,这让王院士十分兴奋,他想让学生重复该文作者Peter的工作,并以此在别的表面上取得新的成果。然而在此过程中,王院士团队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在Pt表面上水的分解是不稳定的,反而不分解才能保持稳定。经过更深层次的研究,王院士团队得到了水无法在Pt,Pd,Rh,Au等表面上部分分解的结论。然而矛盾又出现了,在AFM的观测下,实验图像与早期的模型并不一致,王院士团队对这一问题讨论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发现实验中得到的Hdown比例小于理论所得的Hdown比例。通过将核量子化,王院士团队成功在实验中得到了全量子化效应可以利用表面催化导致水部分分解的这一重要成果。最后王院士总结道,在未来,全量子化效应在氢元素材料的研究当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故事”的结尾,王院士分享了一段自己的陈年往事,即使当初有许多王院士的同学劝他转到更吃香的CS行业或是更热门的生命科学,但他始终坚守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之上,始终坚持着对物理和科研的热爱。王院士这20余年来看似做的是“水”的研究,但简单来讲,就是“Simplethings done right”,把“简单”的事做正确罢了。王院士的报告结束之后就是现场的互动环节,许多同学积极举手发问,王院士对此一一作了解答。如:金属衬底上铺的一定要是盐吗,不能是其他材料吗?同位素中不同的质子、中子数量引起的差异对水分解是不是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您是如何在实验遇到瓶颈时突然想到用全量子化去解释?STM中针尖只“提起”一个水分子是如何实现的,该技术是不是能够得到推广?金属衬底对水部分分解的作用是什么?在互动结束之后,罗民兴院士上台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看到科学的美、自然的美,能够在王恩哥院士身上看到学习到宝贵的科研品质,热爱科学,坚持地诚实地做好科研,不断追求自己所热爱的。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当中,浙江大学第二十九届物理节开幕式暨理学大师论坛王恩哥院士报告会圆满结束。(文:戴剑豪,图:王栋、丁晨�)
为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升物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受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委托,浙江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和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联合组织本次华东地区物理实验教学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 1) 大会报告; 2)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与实验教学融合; 3)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分享交流; 4) 36thCPhO物理实验竞赛与实验设计; 5) 物理实验教学研讨:挑战、机遇、畅想; 6) 演示实验教学交流。 研讨会还将安排参会老师参观新建演示实验中心。 会议时间: 2019年12月6日到12月8日 会议地点: 浙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杭州市 西湖区 余杭塘路866号) 会议形式:专题讲座、研讨和特色实验培训 参与人员:各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师(华东地区为主);每所学校推荐的参与研讨会的教师一般不超过2位。 收费标准:本次研讨会会务费为1000元/人。交通与食宿等费用自理。 会议日程: 时间 内容 12月6日 参会人员报到,报到时间13:30-20:00。 12月7日 报到时间:8:30-9:00; 开幕式:9:00-9:30; 9:30-11:30,教学专题讲座; 14:00-17:00,教学专题研讨。 12月8日 9:00-12:00,演示实验参观; 14:30-17:00,特色实验培训。 12月9日 参会人员返程 酒店信息: 杭州圆正启真水晶酒店 388元/间(单人间、标准间统一价) 地址:浙江杭州西湖区古墩路671号嵊元大厦1号 电话:0571-86759999 酒店路线: 路线1: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至 杭州圆正启真水晶酒店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公交站,乘坐机场大巴武林门专线到武林门站下车,乘坐地铁2号线良渚方向到三坝站B3出口即到。 打车:约155元+ 20元(快速路费) 路线2:杭州东站 至 杭州圆正启真水晶酒店 杭州东站乘坐地铁1号线湘湖方向至凤起路站,换乘坐地铁2号线良渚方向到三坝站B3出口即到。 打车:约55元 路线3:杭州城站 至 杭州圆正启真水晶酒店 杭州城站乘坐地铁1号线下沙江滨方向到凤起路站,换乘坐地铁2号线良渚方向到三坝站B3出口即到。 打车:约50元 联系人: 浙江大学 物理学系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厉位阳 138 6742 0048 sunlight@zju.edu.cn 郑 远187 5887 6599phyyzheng@zju.edu.cn 报名请发回执给联系人,截止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欢迎有兴趣的老师积极报名参会。 附件:参会回执/attachments/file/20191115/20191115030000_80271.docx 浙江大学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复旦大学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2019年11月15日
2019年11月5日至11月9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共计27名同学在副系主任赵道木教授、陆�豪副教授和周婷老师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交流访学。本次交流以报告讲座和实验室参观为主。 一、NUS―潜心钻研,蔚然成风 2019年11月7日上午,浙江大学物理学系一行30人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交流访学,浙大师生先后参观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表面物理实验室和表面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的黄玉立研究员、苟健研究助理和方涵彦博士向大家详尽地解释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的构造、原理及应用,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原子并移动原子,以及压电陶瓷扫描管(Piezoelectric Tube)、电子隧穿(Electron tunneling)、成像(Image)等相关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ngle 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等技术,以及与世界其他实验室的合作。研究组们对二维材料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比如石墨烯、二硫化钼、二硒化钨等材料的研究。 此外,浙大同学们还对实验室其他仪器进行了参观和学习,黄玉立研究员等人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并围绕学术生活、就业择业等方面展开了友好交流。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不仅激发了浙大同学们对实验室研究的兴趣,更加深了同学们未来在新加坡研究学习的热情。 二、SUTD―理工结合,创新兴之风 2019年11月8日上午,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师生30人来到了新加坡另一所新秀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进行交流参观。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数理学院院长RickyAng对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的办学理念、全球排名、科研成果、毕业前景、申请条件及奖学金申请等情况。 紧接着,各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杨声远老师介绍了量子材料理论研究室目前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如拓扑绝缘体,具有黑洞视界的凝聚态系统等;Dario Poletti老师介绍了其研究方向:多体开放量子系统及相关成果,并具体介绍了在读学生的奖助金情况;AngYee Sin老师介绍了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效能电子器件的相关研究;钟康豪老师介绍了博弈论与现实世界中的帕隆多效应的理论模拟研究。 报告后,双方师生进一步交流,从科研到生活,从当前研究兴趣到今后毕业去向,在交流中加深彼此了解。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使访学团师生了解了新加坡两所高校的研究情况,同时也领略到新加坡的风土人情,相信这将为今后的学习研究以及未来双方的合作打下基础。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现将物理学系2020年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若对公示名单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与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科联系,联系电话:0571-87953304。 所有拟录取的免试研究生请自行到所在学校校医院或其他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并于2020年3月31日前将体检表(顺丰或EMS)寄送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教十二404,郑老师。0571-87953304。附件:物理学系2020推免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科2019年11月1日发布
2019年10月29日,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前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上午九时许,赵忠贤院士与我系相关教师进行座谈。赵院士开场就说“目前浙大物理学系有吸引力,特别是最近引进了不少人才”,随后在科研、教学、人才等方面展开讨论。在科研方面,赵院士建议大实验室增加专门的工程师来管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他还提到,专研前沿、搞突破性的研究固然好,但应用上的进步也很值得做,比如铁基超导里也可以去寻找适合应用的超导体。赵院士还特别强调了人才,他说: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靠年轻人,35岁左右的年轻人,有基础同时思想比较解放,热忱很高,可以培养十年,四五十岁就干出事业来了。35左右的年轻人少了,这个单位的未来就麻烦了。赵院士还专程拜访了我系唐孝威院士并表达了敬意。下午四点,赵忠贤院士在教十二201室举行了“漫谈超导”的报告会,前来参加的师生济济一堂,好几位兄弟院系的教授也来旁听报告。报告中,赵院士谈了超导的发展历程、重要意义、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以及国际视野下我们要怎么做等内容。赵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直抒胸臆,妙语连珠。超导,永远年轻Forever Young!赵忠贤院士简介:2017年获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Matthias 奖项2014年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次1988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1988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7年获TWAS 物理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曾在英国、美国的实验室进修和做访问学者。其一直从事超导研究,1976年起开始探索高温超导体研究至今。1987年与合作者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2008年发现临界温度50K以上系列铁基超导体并创造大块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的记录。
物理学系全系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校友: 去年,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成立90周年,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继往开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广大物理学子以杰出的物理前辈为榜样,回归初心,胸怀远大理想信心,热爱专业,努力学习,专注科研,物理学系党委将面向全系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校友开展“物理学人的初心”主题征文比赛。 一、征文对象: 物理学系全系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校友 二、征文主题: 物理学人的初心 三、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11月30日 四、征文要求: 1.征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积极向上,紧扣主题,抒写真情实感,可以讲述自己和老师的亲历、亲闻,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2.正文内容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诗歌不超过60行,需注明作者姓名、入学年级、所属专业、联系电话等信息。 3. 参赛征文文责自负,如发现学术不端等情况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五、征文报送: 教师投稿联系人:马老师 电话:0571-87951481 E-mail:phymayt@zju.edu.cn 学生投稿联系人:郎老师 电话:0571-87953917 E-mail:langqihao@126.com 离退休教职工投稿联系人:章老师 电话:0571-87953117 E-mail:phyzhch@zju.edu.cn 校友投稿联系人:沈老师 电话:0571-87951642 E-mail:yile@zju.edu.cn 六、征文评选: 系党委将组织评审小组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根据各研究所、各班团学生组织,评出优秀组织奖和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与适当奖励。优秀作品将在物理学系简报上刊登,并收录入系史资料库。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 物理学系党委 2019年10月22日
2019年10月19日,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顺利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研究员、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罗民兴院士、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景益鹏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赵刚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等校内外嘉宾出席活动,浙大物理系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浙江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王业伍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教授致辞,他表达了学校对“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成立的大力支持和美好祝愿,并希望通过联合中心作为纽带,加强浙江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领域兄弟单位的科研合作,充分挖掘发挥两个单位在各自传统领域的学科优势,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在天文学科领域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台长、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罗民兴院士、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景益鹏院士分别做了讲话。随后,严建华副校长、常进研究员、景益鹏院士、罗民兴院士共同为“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迎来了第一批捐赠。由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万翔校友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捐赠人民币伍万元,用于设立“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嘉富星空奖学金”和“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嘉富星空奖教金”,奖励联合中心研究生和物理学系青年职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沈黎勇先生代表浙江大学接受捐赠,沈黎勇先生向陈万翔校友颁发捐赠证书。随后,陈万翔校友讲话并期待浙大和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今后开展更加广泛、更加紧密的合作。 捐赠仪式后,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与会委员们围绕联合天文学研究中心的规划、发展等话题展开了充分交流和热烈讨论。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毕业校友群星灿烂。为了更好地搭建校友之间沟通和互助平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物理学系分会于2012年11月成立。现任会长是罗民兴院士。为进一步做好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校友工作,建立校友联络档案,更好地服务校友,我们专门成立校友工作组,欢迎广大校友跟我们联系。我们可以为各位校友:1、组织校庆、系庆回校联谊工作。2、帮助回校校友预定活动会议室、帮助联系校车等工作。3、协助各年级、班级整理完善通讯录。4、统筹校友资源,构建校友发展共同体。 请联系我们:沈一乐,座机:87951642,电子邮箱:yile@zju.edu.cn。 附:历届毕业校友联络人入学年级毕业校友联络人1954竺树声1958王克全、朱精敏1960徐宗元1962级1班陈东生1964级1班陈流生1963季肖蕙、王才武1964(杭大)顾根青1965(杭大)金进生1965周煦炎1974叶元法、贾仁亨1974(杭大)朱之平1977应和平、朱雯、谢爱华、宣成、张玉荣1978陆旋辉、徐云飞1979罗民兴、盛正卯1980许瑞明、鲁定辉1981林强、孙富强1982厉位阳、鲍德松1983潘佰良、郑侃1984王东、曹新伍、卓玲佳1984杭大严大东1985杭大陆金伟1985王丛健1986林煜、赵道木、曾兴斌、郭骅1987童利民、诸天福1988陶向明1989张建军、吴峰1989物理实验高军民1990储晓峰1991赵焕东1992姚青、杨波1994邵惠中、田雨、魏文锋1995杭大郁海波、王立刚1995陈忠才、肖咏1996王凯、叶全林1997曹小华、李攀峰、张奎文1997级1班邓明清1998王雍、唐建新、李敬源1999徐象繁、雷哲敏、徐三成、苏奇平2000夏晓武、李林军、周栋2001王宙洋2002邢晖、王浏诚2003陈美良、葛昀洲、何宇、李圣文、马健、邵凯南、刘海山2004戴隆贵2004硕黄家辉2005周童、陈航、石峰(3班)、成蒙2005本柯继伟2005硕杜一剑2006孙云蕾、杨辉、周旭2006本陈靖2007田旭光、翁圣、傅杰、董珊珊、彭欢、陈炮2009曹新伍、洪进、王永强2009硕彭欢201001金辉201002智国翔201003楼一杰2010求是班章浩泽2011硕黄卓然2011一班徐安妮、蒋嘉巍2011二班丁懿、曹炳松、欧玲燕2011求是班张巧滢、钱昆、傅基昌2012二班孟宪东、张文浩2012求是班陈栋、周慕霓2013靳佳明、李青青2013本直博李桐2013博沈炳林2013硕刘斌2014一班金钰莹、郭金松2014二班金涵、曾渔2014求是科学班宫健宇2014刘冠麟、潘舒2014凝聚态智国翔2014硕理论章青袍2015硕光学曹炳松2015硕凝聚态延啸远2015硕理论梁宏宾物理1401金钰莹物理1401郭金松物理1402曾渔物理1402金涵2014级求是科学班宫健宇物理系2015光学研究生班曹炳松物理系2015凝聚态研究生班延啸远物理系2015理论物理研究生班梁宏宾2016级凝聚态专业陈佳敏求是科学班(物理)1501张乃琛2016级光学班夏春生2016级理论物理王鑫物理学1502胡鹏升物理学1501徐舒笑
日前,世界知名的学术组织——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公布了2019年新增的会士(APS Fellow)名单,浙大物理校友包吉明名列其中。包吉明校友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在浙江大学物理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6年赴美国,2003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包吉明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员的工作,师从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二院院士Federico Capasso(量子级联激光发明者)。现为休斯顿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其“发现了光声激光流,为理解纳米结构材料的基本电子和光学特性做出了贡献,并开发了用于太阳能转换和光电器件的新型纳米材料”而当选今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包吉明2008年起在美国休斯顿大学任教,重点研究方向为半导体纳米线、金属等离子体材料光子学和基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水分解研究。至今发表了120余篇论文,总引用数超过10,000次,很多文章发表在《科学》、《科学-进展》、《自然-材料》、《自然-纳米技术》等国际顶级杂志。主要成果有:在密西根大学期间,第一次用超快飞秒激光实现三电子量子纠缠态,这有助于量子计算机发展;在哈佛大学期间,实现半导体纳米线激光,硅基发光二极管,及金属纳米结构的等离子振荡;在休斯顿大学期间,发现了一个激光驱动流体原理,实现了用激光通过光声振荡作为一个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的微流泵;发现一种高效用太阳能作能源的水分解半导体催化剂,第一次实现用磁场控制石墨烯取向,并且实现全石墨烯显示等等。美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99年,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物理学专业学会之一,目前在全球拥有会员四万余人,每年增选新会士,人数不超过其会员人数的千分之五。其编辑和出版的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为世界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权威的刊物。